发布:2016/8/9 栏目:公司新闻 点击:5317
2016年8月4-5日,为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现代生猪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生猪养殖企业管理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行业内经验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合作,由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主办的“茶乡之韵”——“现代生猪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河南信阳中乐百花酒店召开。会议围绕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畜牧业大数据分析等内容邀请了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中国农机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副会长,行业知名专家、教授、行业媒体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话互联网+养猪出路。
8月4日,茶香之韵再遇大咖会议率先召开,会议由河南省诸美集团种猪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锦红主持。

他表示,“互联网+农业”时代已经到来,生猪养殖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当前,物联网在动物食品质量追溯和养殖环境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超对接、B2B、B2C、C2C、O2O等快速改变着生猪产品的流通方式,互联网与畜牧行业的融合和相互助推已是大势所趋。展望未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相互应用和结合将成为畜牧业科技创新的一次重大变革,有望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
在两个多小时的探讨中,各位行业领导、专家最终达成共识,认为把互联网纯当工具和软件都是不合适的,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思维和工具,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整合资源,建立生猪养殖生态圈。“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电商,还应该包括金融、大数据、智慧生产等。如何利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互联网+”关键是要思考“互联网+养猪业”后能否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更好的搞好融合,研究更多更好的互联网产品,并构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和产品任重道远。

8月5日,主题演讲论坛正式启动,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杨文明与木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做论坛致辞。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杨文明回顾了今年上半年生猪生产状况,总结了上半年河南省畜牧业三大特点,一是生猪养殖主体结构还在调整,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散养户加快退出。上半年河南省生猪存栏3966万头,同比下降2.3%;出栏2885.9万头,同比下降4.7%。2015年底,年出栏500头以下规模的养户同比减少了9.6万户,而今年上半年,河南省360个监测点显示,6月末养猪户较年初下降5.8%。二是补栏积极性上升,能繁母猪均价上涨,存栏恢复增长。三是环境保护执行力度大,近期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在河南省进行环境督导。而后他重点讲述河南电子商务如新融农牧、六畜兴网、鲜易网等新业态迅速起步,发展态势良好。对于环保的形势,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致辞中回顾今年牡丹之约时杨文明副局长在会上讲话,指出当前生猪养殖已经进入向社会提供安全保障产品的时代,既要体面挣钱,又要不污染环境影响邻居等,通过实现产业升级,让养猪业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行业。

金新农股份董事长陈俊海在《农牧行业产融结合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中介绍金新农打造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饲料、动保、种猪、金融、资金等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多平台运用力争为客户提供最低的融资成本、最优的养殖解决方案,金新农已通过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担保、并购基金、委托贷款、参股等金融方式为武汉天种、新大牧业、福建一春、佳和农牧、台湾福昌等一大批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
温氏惠农猪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升分享了温氏物联网在农场的应用。温氏集团物联网系统集成了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计算、自动化控制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养殖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各种机械化设备的智能控制。
新融农牧(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帅教授介绍新融农牧是专注于生猪养殖产业链的集交易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通过搭建电商交易平台、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专家平台、猪博士生产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构建一条服务养殖全产业链的资源平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以“畜牧业大数据分析及‘互联网+畜牧业’创新研究思考”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我国饲料资源、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互联网+”由来以及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认为未来“互联网+”与智能化产品的应用市场广阔;将对提升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巨大;可缓解我国劳动力紧张及饲料资源短缺局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结合,创新畜牧科学的研究,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
六畜兴网总经理张前进在电子商务在养猪业中应用现状与前景解答了,生猪产业链产品实现网上交易难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做好透明性、承诺,未建立真正信任。
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通过自身在互联网多年的打拼,总结互联网+畜牧业是由当前消费主体决定,最终将推动畜牧价值链重构、再造、优化与提升。
上一个新闻:严正声明
下一个新闻:河南省丰美有机肥有限公司